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投资并购 > 多家企业获近亿元融资,2024上海医疗设备展Medtec带你看看眼科高值耗材赛道为何爆火?

多家企业获近亿元融资,2024上海医疗设备展Medtec带你看看眼科高值耗材赛道为何爆火?

2024-06-04

眼科赛道的火爆并不让人意外。
诊疗量大、收费高,既有需求市场,又被资本追逐,眼科器械可谓是当下最大赢家。
眼科器械涵盖眼科诊断器械、治疗器械和耗材。近两年,眼科器械赛道投融资市场持续火热,眼科耗材赛道是为数不多正向增长的赛道。
今年上半年,总融资额增速高达1501%。广州瑞泰生物在3月份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松禾资本领投。
下半年也好消息不断。9月份,作为国内最早生产人工晶状体的厂家之一,天津世纪康泰生物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及B轮融资,由国投创合领投,倚锋资本、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创投等跟投。
一下子,带动了整个赛道融资总额。
然而,在国内,2024上海医疗设备展Medtec发现眼科高值耗材仍以外资为主导,爱尔康、蔡司、博士伦、强生视觉等大型国际龙头企业占据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眼科高值耗材国产替代之路怎么走?

1、市场渗透率不足3%,有望迎来百亿市场

目前在我国,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OK镜)、硬性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等逐渐成为眼科高值耗材重点发展领域,市场规模已超越口腔科位列我国高值耗材领域第三,仅次于血管介入类和骨科植入类。
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植入类医械产品之一。
角膜塑形镜,主要用于暂时性矫正眼屈光不正,是控制近视的有效方式。
《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8亿人视力损害,如患有白内障、屈光不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
庞大的人口基数,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青少年近视等问题不断加剧,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但市场高需之下,渗透率依然很低。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下称“眼健康规划”)指出,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致盲性眼病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
市场求仍在高速增长,蓝海市场巨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2020年眼科耗材市场增长至57亿元,预计2025年、2030年分别达到137亿元、27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于全球增速。
以人工晶状体为例。
《眼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达3500以上。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推测,我国白内障手术量将以9.3%的复合增速从2019年的430万例增长至2030年的1140万例。
虽然国内市场在扩大,但其他进口和国产品牌的竞争也在加剧。
接下来,通过扩大产品矩阵、增加特色创新产品、加快研发原材料国产替代等方式,成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24上海医疗设备展Medtec将在展会同期举办消费医疗专场论坛D:眼科专场论坛,论坛议题将主要围绕眼科高值耗材及器械设备展开,探讨眼科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壁垒解决方法及国产化进程。涉及激光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创新材料与人工植入晶体、水凝胶材料在接触式镜片上的应用及案例等议题,欢迎大家注册免费参会>>>

2、国产人工晶体占61%,为我国眼科医疗耗材最大细分市场

眼科高值耗材对材料和技术的精细化程度要求高。
目前,国内眼科耗材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国产化替代进程已经开始,但高值眼科耗材产品进口依赖性强,短期内难以赶超。
截至目前,人工晶状体在我国有效注册数为166件,其中国产产品31件,占比18.7%,来自爱博医疗、六六视觉、河南宇宙等企业;进口产品135件,占比81.3%;
在人工角膜方面,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截止目前,共有两款产品获批上市,分别来自广东佳悦美视生物科技和北京米赫医疗器械。
目前国内有10款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获批,和进口数量持平,且获批时间主要为2022年和2023年。
再加上,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也导致我国眼科器械领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2022年全球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为40.3亿美元,分别由爱尔康、强生、博士伦和蔡司等占据,四家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3%。
为打破僵局,近年来,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涌现出一批本土眼科器械企业,如爱博医疗、昊海生科、欧普康视等,积极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人工角膜等相关高值耗材领域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逐渐实现低中高端全面布局。
另有六六视觉、珠海艾格、河南宇宙、杭州协合、上海建华、菲士康等实力企业。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进军眼科高值医疗器械,加快创新研发不断取得重点突破。
比如,主营角膜塑形镜的欧普康视,自主研发的替代材料已经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测中心的全性能检测,规模化材料生产车间已建成,预计在下半年正式投产,将逐步替代进口材料。
在人工晶状体方面,《中国人工晶体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2-2029年)》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晶状体国产化率约为20%。但中国本士企业爱博医疗、昊海生科、高视医疗等,逐渐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如今本土企业陆续推出了散光矫正型、散光+多焦点型等功能性人工晶体,逐渐实现高中低市场全系列布局。
2022年10月,爱博医疗创新产品“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成功上市,打破国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为“零”局面。未来,爱博医疗或将成为国产人工晶状体出海第一家。
昊海生科的高端区域折射双焦点人工晶状体产品销量,在2023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169%。
2021年,中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达46亿元,占眼科医疗耗材市场规模的61%,为我国眼科医疗耗材最大的细分市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人工晶状体产品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3、本土企业营收高增速,外企降幅60%抢占国内市场

集采正成为国产眼科高值耗材扩大市场的助力。
目前,人工晶状体已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集采,实现全覆盖。
我国人工晶状体集采以性价比较高的中端产品为主,降低了质量过关的国产产品准入壁垒,有利于我国人工晶状体头部企业进一步扩大终端覆盖范围,推动国产化进程加速。
爱博诺德、蕾明视康、协合医疗、世纪康泰等本土企业相继中标,在本土优势加持下,与外资企业相比,本土企业有成本优势,可以更好在短时间内在当地布局大规模销售及服务网络,国产产品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外企为抢占市场,不断刷新底价,竞争异常激烈。
11月30日,第四次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落地,在眼科的人工晶体领域,本次集采已覆盖人工晶体所有类别的全系列产品,包括单焦点晶体、双焦点晶体、三焦点晶体、景深延长晶体等,平均降价60%。
外资企业爱尔康报出了超低价,2.3万元的产品市场价,报价却不足9000元,降价幅度已超过60%。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报价策略,或就是为了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此前,在国内高端人工晶体的供应上,强生、蔡司一直占据强势地位。
国内企业方面,爱博诺德公司的非散光单焦点晶体为需求量最大的人工晶体产品,价格从2500元降至近800元,价格降幅为68%。
一定程度上,本土企业仍具价格优势。
昊海生科、爱博医疗都表示,集采后公司营收实现高增速,主要因为拥有从市场最广泛的单焦点到高端功能型人工晶体的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全覆盖。
丰富的产品矩阵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4、大湾区涌现重点企业,政策加持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眼科高值耗材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大湾区正涌现一批重点企业。
深圳威尔视在角膜塑形镜、硬性接触镜、人工晶体等领域均有布局,并在2023年8月获由蓝湾科创集团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珠海艾格是我国最早开发国产人工晶体产品的企业之一;
深圳新产业眼科新技术的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于去年获批。
除了企业技术加持,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眼科器械国产化替代步伐将继续加快。
2021年10月国家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国内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其中包括眼底照相机、干眼检测仪在内的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
同时,国家卫健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指出,要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推广眼病防治适宜技术与诊疗模式,提高重点人群眼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引导眼科医疗器械制造商要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性能。
业内人士预测,在眼科器械这个黄金赛道,眼科高值耗材在未来依然是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
从单品来看,种类较多。眼科耗材不仅有疾病治疗类的人工晶状体,还有屈视光消费医疗类的隐形眼镜、OK镜、离焦镜等等。
从商业化来看,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好,耗材的收入也将远高于医疗设备类。
多重利好下,眼科高端器械国产替代将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入局“黄金赛道”,和外资企业竞争已经开始。详情可查看2024上海医疗设备展Medtec精简版报告!
文章来源:大湾区生物医药观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