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4年9月25-27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投资并购 > 有源医疗设备展Medtec聚焦 小口径人工血管技术再获资本青睐,A轮融资引瞩目

有源医疗设备展Medtec聚焦 小口径人工血管技术再获资本青睐,A轮融资引瞩目

2024-09-05

海迈医疗完成A轮融资

有源医疗设备展Medtec了解,8月上旬,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迈医疗”)宣布完成A轮融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推动公司核心产品——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试验。由此,人工小口径血管再次回归人们视野。

人工血管是严重狭窄或闭塞性血管的替代品,主要用于主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及血液透析。根据口径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通常称10毫米以上的为大口径,小于6毫米的是小口径。制作一根人工血管,特别是小口径人工血管,除了要考虑生物相容性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孔隙率;为细胞的黏附、迁移和繁殖提供支持环境;力学性能和顺应性,以承受手术过程中缝合拉力与生物体血压的变化,并与天然血管相匹配。因此,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制备技术含量极高。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企业能够制造小口径人工血管产品,并实现商业化。对此,海迈医疗有望做出新的尝试。

海迈医疗技术渊源和实力‍‍‍‍‍‍

海迈医疗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邱雪峰教授。创业之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一名与心脏外科手术、人工血管打了20多年交道的资深专家。

海迈医疗已授权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66%

2016年,也就是邱雪峰创业之前,他在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的授权。

有源医疗设备展Medtec将在现场同期举办技术论坛E:医疗器械诞生的助推器——创新医用材料/配件及精加工论坛,本次会议将结合生物医用材料、精密配件及生产中精密的加工工艺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为器械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交流平台。现在预登记参观参会限时免费>>>

一是他与董念国、王滔合作的《一种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邱雪峰为第一发明人);二是邱雪峰独自于2017年完成的《一种使人造血管的持久保持通畅的试剂盒和方法》。

海迈医疗专利数连年攀升

2022年,这两项发明专利的权力人变更为武汉伯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权利人再次变更为现在的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在《一种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摘要中这样描述,本发明通过将自体组织管道采用3[(3-胆酰胺丙基)二乙胺]丙磺酸试剂化学脱细胞方法,脱去管道的细胞成分,然后将肝素以共价结合的方式,结合到自体脱细胞基质管道的表面,获得人工血管。

有源医疗设备展Medtec认为,这种方法制备的人工血管无免疫源性,制备周期短、费用低,并可制备成不同内径,具备良好抗凝血功能。无需复杂的体外制备过程,通畅率高,细胞能够有效进入管壁参与重构,优于以往同种异体或异种脱细胞基质管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充足的技术和资本,给了海迈医疗充足的底气。经过仅一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8月,海迈医疗发明专利数已有9项,其中7项为已授权状态。

据报道,海迈医疗已完成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前研究,并完成为期一年的随访。数据显示,该产品的性能显著优于现有进口ePTFE人工血管,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摆在以海迈医疗为代表的国内小口径人工血管厂家面前的远非平坦大道,相反,荆棘与坎坷更有可能是常态。外资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很多年,而公司产品是全新的制作材料,临床效果和医生认可度尚需较长时间的验证。上市面临激烈的竞争,也需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信誉与口碑,需要的市场推广成本和竞争风险较大。

国产小口径人工血管在路上‍‍

在中国,国外厂商掌控了核心技术和复杂的工艺,人工血管市场完全由外资品牌占据。其中,迈柯唯占据70%的市场份额,泰尔茂占据20%市场份额,剩余10%由戈尔公司等品牌瓜分。

从细分领域上市产品来看,迈柯唯在大口径人工血管市场遥遥领先,泰尔茂紧随其后,戈尔在中等口径人工血管市场市占率最高。 国内曾有上海契斯特和索康的产品,拿到注册证并实现商业化。上海索康产品于2005年注销,契斯特的产品因没有预凝涂层,手术难度大等原因最终也不了了之。江苏百优达作为后起之秀,自主研发生产的人工血管“VASOLINE”于2022年11月获批上市,但属于大口径血管。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领博生物、杨森生物、深圳柔脉、天津心衢、海迈医疗等正加紧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其中,武汉杨森生物使用的是聚氨酯复合材料,中间为涤纶纺丝复合结构。其他几家,则主要采用组织工程法制备。进展方面,这几家企业均处于临床前、动物试验阶段,即将进入临床。

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技术及市场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上,尽管国外产品比我国早走了几十年,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未解决的临床痛点。例如,术中渗血较大、柔顺性不足、生物相容性不佳、远期通畅率不足等,理想的人工血管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顺应性、抗血栓性及良好的远期通畅率。解决以上难题是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关键。长期以来,通过材料及制作工艺上的改良和创新,人工血管的应用逐渐成熟。但从长期来看,如何获得更优异的远期通畅率、得到更小口径的产品,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文章来源:颐通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