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展|国内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路径有哪些
2025-02-08
一、豁免临床评价
(一)适用情况
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的医疗器械产品通常是低风险或中低风险的器械。
这些产品已经有足够的科学文献、临床使用经验和同类产品的数据来支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一些普通的医用耗材如棉球、纱布等,其技术成熟、临床应用广泛,风险相对较低。
(二)注册要求
在进行豁免临床评价的注册时,需要对比申报产品与目录内容,确保一致性。
具体而言,要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以及申报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的等同性论证。
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产品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与目录中的产品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
例如,如果申报的是一款新型的医用手套,企业需要对比其材质、规格、用途等方面与目录中已有的医用手套是否一致,同时论证其在性能和安全性上与已注册的同类产品的等同性。
二、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评价
(一)等同器械
1.适用情况
申报产品与对比器械具有相同适用范围和技术 / 生物学特性。这意味着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两者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并且在技术原理和生物学效应上没有本质区别。
例如,两款电子血压计,在测量原理、测量范围、精度等方面完全一致,就可以认为是等同器械。
2.评价方法
提交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重点包括等同性论证、差异性分析(如有)、等同器械临床数据的总结与评估。
等同性论证是关键环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原材料、性能指标等。
如果存在差异,还需要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估这些差异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同时,要对等同器械的临床数据进行总结与评估,包括临床研究报告、不良事件监测数据等,以确定申报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可比器械
1.适用情况
申报产品与对比器械具有广泛相似性,但不完全等同。
这种情况下,虽然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仍然可以通过可比器械的临床数据支持部分临床评价。
例如,一款新型的血糖仪与已上市的血糖仪在测量原理上相似,但在操作便捷性和数据传输方式上有所不同,就可以作为可比器械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提交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重点包括可比性论证、可比器械临床数据的总结与评估。
可比性论证需要分析申报产品与可比器械的相似性和差异,确定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可比器械的临床数据,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价。
对可比器械临床数据的总结与评估要结合申报产品的特点,分析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三、临床试验
(一)适用情况
1.高风险的医疗器械:
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植入性器械,由于其直接作用于人体重要器官或组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来全面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创新性强、市场上没有类似产品的医疗器械:
对于全新原理、全新技术的医疗器械,没有同品种产品可供参考,必须通过临床试验来探索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安全性。
3.申报产品与同品种医疗器械在适用范围、技术特征或生物学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被归类为 “新型医疗器械” 的产品:
这种情况下,同品种临床评价可能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确定其独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已有临床文献资料、临床数据不足以确认产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即使有一些临床数据,但如果这些数据不能充分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补充和完善。
(二)实施要求
1.临床试验需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确保受试者保护、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在试验方案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点和临床需求,确定合理的试验目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观察指标等。
3.伦理批件是临床试验的重要前提,确保试验符合伦理要求,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知情同意书 / 患者须知文件样稿要详细说明试验的目的、方法、风险和受益,让受试者充分了解并自愿参与试验。
4.病例报告表样稿要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准确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试验过程和结果。
5.临床试验报告要客观、准确地总结试验结果,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临床试验数据库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管理,便于查询和分析。
总之,国内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路径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程度、创新程度、临床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临床评价路径,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器械产品。
文章来源:一名小小RA
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