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法规政策 > 医疗器械设备展迎两会政策红利,看高端影像方面代表委员们都提了哪些建议?

医疗器械设备展迎两会政策红利,看高端影像方面代表委员们都提了哪些建议?

2022-04-08

近几日,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围绕癌症早筛、医联体、公立医院、AI医疗、医疗器械创新等热点议题纷纷建言献策。在高端影像方面,两会上不少积极声音也会推动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展聚焦和扩张高端医疗设备展区。

未来高端设备如何创新突围?如何解决资源分布不均、数量不足问题?分级诊疗制度如何推进?下面几位代表委员提供了关于影像科建设、临床需求、提升放疗技术、影像人才培养等议题的建设性意见。

01

国产高端影像如何创新突围?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时间较短,与一些实力雄厚的欧美外资巨头差距极大,技术和质量方面都不及欧美,只能瞄准中低端领域,且呈现多而散的局面。在许多医疗器械设备展中,许多采购工程师也均偏好于国外企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此外,许多核心零部件、原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等我国仍要依赖进口,而且核心技术也被国外所掌握。国产设备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耗和换新,折合下来与进口的价格所差无几,导致进口设备更容易被选择。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绝大多数被外国品牌占据,约80%的CT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心血管领域90%或90%以上(如血管造影机,超声心动图等)都是进口产品。

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杨杰孚提出,目前各大三甲医院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进口的占比过高,国家应该给予特殊的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在自主创新研发上面花大力气,产学研结合起来,鼓励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发展,实现国产替代。

“在实现创新突围方面,我们坚持两条线,一是走自主创新之路,二是产学研医融合创新。”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2“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节目表示,创新不仅需要企业自主创新,追求极致的质量,也离不开产学研医深度协同。研究型医院、行业领域专家对企业研发创新起到指导作用,指出痛点和需求,也有效避免闭门造车。

近年来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经历了重大发展历程,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技术品质赶超国际,正朝着国产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创新经历了艰苦、快速发展的历程,从跟跑并行,到现在呈现出领跑趋势,特别是在高端影像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表示。

放疗设备是高精尖的高端医影像疗设备,需要使用大剂量高能射线,容错率低,对精度、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许多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展展商均在射线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邱杰在访谈中表示:“让射线长上眼睛才真正打得准。”

多模态影像应用技术能够让图像引导精准放疗真正“落地”,实施精准“制导”,准确打击,摧毁肿瘤细胞,实现精准化治疗,能够实现这项技术的影像企业在国内极少。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肿瘤放疗科教授邱杰介绍道,目前我国顶级的放疗设备主要来自于国外,在全国2000多台加速器里,国产放疗设备只占到了15%的比例,整体占比较低,特别是顶尖的放疗设备,还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国际品牌。

中国放疗未来如何发展?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认为可以逐步设立四个层级的国家医学中心:一是世界级,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3~5个世界级的放射治疗中心。二是国际化,形成具有20台左右的加速器国际化的放疗中心。三是地市级,这一类级是我们未来中国可能放疗的主战场,也是我们着力解决问题的区域。四是县级医院,让放射治疗惠及基层。

据了解,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国产的医疗设备在很多关键领域、关键部件、关键技术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国产化高端放疗设备已经在临床实现了很好应用。2021年12月,十部门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4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8%。《规划》明确提出,目标到2025年医疗装备龙头企业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6-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02

智能影像医联体助力健康中国2030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49.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1亿人次,只占总诊疗人次的34.6%。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大城市公立医院以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了庞大的患者群体。

高端医疗设备资源分布不均、数量不足,也是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下沉医疗资源方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肿瘤放疗科教授邱杰在接受媒体表示,高端医疗设备的功能设计需要贴合基层医院实际需求,操作性要容易,一致性要强,同时可依托互联网、5G等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查房、操作、质控、维护,能够在短期内缓解优质资源下沉不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陈敏建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及,医疗工作的重点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疗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关键,这需要庞大的基层医院影像服务支持。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不能互通医疗信息,严重阻碍了分级诊疗的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是强基层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抓手。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智能影像医联体建设提速,助力健康中国2030。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海波建议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打造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发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举措。推进医联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介绍“首钢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开通远程会诊、建设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和远程医学影像会诊平台,实现双向转诊一体化管理。签约居民经家庭医生转诊,随时可加挂专家号,为辖区内心电、影像异常的患者开通安全绿色转诊通道,保证影像水平同质化的同时,也让患者少跑路、少付费。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经历不同医院就诊和多次转诊,往往需要面对再次检查和等待,给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保障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质量和可复用性,推动医学影像资料、病理资料等在医疗机构间互认和远程影像诊断的普及,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针对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设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检查结果质控的标准体系,推动检查结果互认落地,医疗器械设备展展商也应该紧跟两会的热点及建议,不断的加快数字影像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实现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促进医疗信息和资源共享。

来源:器械之家

X